子宮肌瘤的動脈栓塞介入治療簡稱子宮動脈栓塞術,屬于血管介入性手術。是采用血管造影系統(DSA)大型C形臂X射線機,是現代醫學影像導向的技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股動脈的穿刺,再置入導管,在X線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下通過同軸導絲的引導,超選擇性插管至子宮動脈并注入栓塞劑進行治療,對病變所在器官和組織進行定向手術,以達診斷和治療目的。目前該法已成為綜合治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微創傷、定位準確、安全有效及并發癥少等優點,近20年發展迅速。一般分為血管性介入手術及非血管性介入手術兩大類別。
(1)利用DSA造影優勢可以直接切斷子宮肌瘤的血液供應,瘤體缺血壞死,逐漸萎縮變小,并改善由于肌瘤占位所引起的壓迫癥狀。
(2)子宮肌瘤具有性激素依賴性,雌激素能促進肌瘤生長。切斷肌瘤供血能阻雌激素經血流進入肌瘤內,瘤體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局部形成一個類似絕經期的激素內環境,肌瘤進一步萎縮。
(3)子宮動脈栓塞后,子宮血供顯著下降,子宮內膜生長受到抑制月經量減少,經期恢復正常。貧血逐漸得到改善和恢復。 通過Seldinger技術,經一側股動脈插管,留置動脈鞘,選用5F的Cobra管或5F的Yashrio管先行對側髂總動脈插管,行對側髂動脈的DSA血管造影,觀察對側髂內動脈的開口、子宮動脈有無顯影。若顯影觀察子宮動脈的起始、形態、有無肌瘤染色。進一步將導管送入髂內動脈,使用0.89mm(0.035英寸)的泥鰍導絲尋找子宮動脈,如見導絲前端呈螺旋狀進入遠端血管,即為子宮動脈;將導管引入遠端子宮動脈。有時用Cobra管或Yashrio管不易找到子宮動脈,可更換其他形狀的導管,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子宮動脈。行DSA血管造影,觀察子宮動脈造影表現,腫瘤的大小、形態、結構、邊緣,確認無異常分支,特別要注意有無與膀胱動脈共干。若有與膀胱動脈共干,要調整導管使其避開膀胱動脈。
PVA或白球(500~300μm)+慶大霉霉素8萬U+生理鹽水10ml+2%利多卡因2ml+碘海醇5ml,電視監視下進行肌瘤供血動脈栓塞。見腫瘤血管閉塞、瘤體內造影劑滯留時停止栓塞;再用明膠海綿條栓塞,防止逆流。術畢DSA造影,記錄栓塞效果。再行同側選擇、髂內動脈造影及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插管。同側子宮動脈插管需要應用導管襻技術完成,可在髂動脈成襻,也可在腎動脈或主動脈弓成襻。將導管插至同側髂動脈后,重復對側子宮動脈及腫瘤供血動脈的插管、造影、栓塞過程。結束后退出導管;局部壓迫止血15min;加壓包扎;平臥6~24h;抗感染及對癥處理。B超追蹤觀察、隨訪。所有患者均住院7d以上,觀察栓塞術中、術后出現的各種臨床表現及并發癥,進行相應的治療。
1.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完好地保留子宮功能,如正常月經,妊娠及分娩,并且不影響受孕;它避免了手術的創傷打擊及術后的一系列并發癥,在癥狀改善上的效果可以同手術相媲美。
2.因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使病人易于接受。
3.較傳統手術治療簡便且經濟,節省費用。一般不用輸血。
4.最后這種療法的優點是給自己留下相當大的余地,即使栓塞失敗,仍可應用手術及藥物治療等手段。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在癥狀子宮肌瘤的治療上表現出極大的潛力和獨特的優勢。
比起傳統手術之后貼的嚴嚴實實的紗布及醫學膠布,取而代之的只是三個小小的“創可貼”,這么小的傷口愈合起來當然比傳統手術快很多了,而且也不必擔心會留下長長的傷疤。DSA可準確判斷動脈瘤的瘤頸形態及與載瘤動脈之間的關系, 為血管內栓塞治療提供一個最佳的工作角度, 這一點對動脈瘤血管內治療至關重要。